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城阳被活埋。
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题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回答下列问题。
①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②周王把 和授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前代贵族后裔,封他们为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的命令,保卫;必须定期到周室、和。
③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如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②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能。
③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填空题
学派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主 要 思 想 |
儒家 |
|||
墨家 |
|||
法家 |
|||
道家 |
材料题(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②写出秦国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