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