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观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
A.完全对立 | B.完全一致 |
C.无法比较 | D.基本一致 |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 B.英美苏 | C.中苏美 | D.美中苏 |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
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 |
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 |
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遭到红卫兵强行批斗时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这样的事发生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