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
日军总师数 |
在中国 师数 |
在东南亚及 太平洋师数 |
在朝鲜 师数 |
在日本 师数 |
新增加 师数 |
1937年冬 |
24 |
2l |
|
l |
2 |
|
1941年12 月 |
5l |
35 |
10 |
2 |
4 |
2 |
1944年冬 |
99 |
35 |
38 |
2 |
18 |
29 |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B.1944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连续性 | D.脆弱性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 “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
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