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
|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
|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
|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引用的“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
|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
| C.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 D.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中古黑暗时代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你认为这是对()
| A.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
| B.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文主义的评价 |
| C.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时人文主义的评价 |
| D.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
|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