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牛当家 | B.小满芝麻芒种谷 |
|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 D.黄牛过河各顾各 |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
|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 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
| 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
| 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
苏联《消息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
|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
|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