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 A.“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 ” |
|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
| A.阐明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 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
| 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D.“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 |
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香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 B.阻断“寒门”学子的科举道路 |
|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 | 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均田制” | B.承认土地私有 |
| C.实行“初税亩” | D.“相地而衰征” |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
|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作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
|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
|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