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100 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分钟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通过 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 点,指针偏转的方向 。
②C点表示的是 。
③CD段形成的原因是 ,(2分)与C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 偏转。
(3)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物质和能量转变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从能量输入水稻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分)
(4)实验装置一如此设计,依据的原理是
。(2分)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
D.叶绿体的基粒上没有酶起作用 |
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 |
如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d代表的是进食后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
D.因为组成生物膜的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