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出了砝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 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三
(1)试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如图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__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Ⅰ、Ⅱ的质量约为200 g.
实验次数 |
小车 |
拉力F/N |
位移x/cm |
1 |
Ⅰ |
0.1 |
|
Ⅱ |
0.2 |
46.51 |
|
2 |
Ⅰ |
0.2 |
29.04 |
Ⅱ |
0.3 |
43.63 |
|
3 |
Ⅰ |
0.3 |
41.16 |
Ⅱ |
0.4 |
44.80 |
|
4 |
Ⅰ |
0.4 |
36.43 |
Ⅱ |
0.5 |
45.56 |
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Ⅰ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如图所示,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
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由实验数据做出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电源的内电阻r=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