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
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
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 年份 |
工农业总产值 |
国家财政收入 |
国民收入总额 |
工业固定资产 |
农业总产值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1956年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66年 |
约200% |
194.4% |
近180% |
300% |
124% |
111% |
161.7% |
A.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A.实行“币制改革” |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
C.提倡国货运动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
C.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有一本书列了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 |
地主 |
佃农 |
工人 |
商人 |
|
占总人口比例 |
10% |
24% |
36% |
2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