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
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
某学者指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其意在说明()
A.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无所不在 |
B.各国需基于本土性适应经济全球化 |
C.经济全球化加剧价值观冲突 |
D.经济全球化下民族国家的属性减弱 |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
C.20世纪40、5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欧共体 | B.东盟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亚太经合组织 |
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这表明欧洲一体化()
A.根源于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
B.旨在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
C.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 |
D.得益于相似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