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念奴娇
吴渊
我来牛渚①,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②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③。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注释】①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②危亭:就是“然犀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③胡羯:指金兵。简析“客里襟怀如豁”中“豁”的妙处。
答: 。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
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行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回答下面问题。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诗中提到的《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第一首中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相类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寻梅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元好问①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②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③!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②灵均:屈原的号。
③阮步兵:阮籍,三国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洒脱不羁,性嗜酒,常肆意畅饮,在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结合词的上阕,谈谈作者对“不饮”与饮酒的态度是什么?
词的下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