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有什么近似之处?联系实际,就孔子与老子观点的异或同,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招抚南汇降贼,简精锐隶其军。贼由川沙来犯,击败之,连克奉贤、金山卫,累功擢参将,赐号骠勇巴图鲁。
⑵光绪六年,俄罗斯议还伊犁,有违言,急备边。召铭传至京,疏陈兵事,略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其机括则在铁路。铁路之利,不可殚述,于用兵尤为急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防不胜防,铁路一开,南北东西呼吸相通,无征调仓皇之虑,无转输艰阻之虞,从此裁兵节饷,并成劲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权操自上,不为疆臣所牵制,立自强之基础,杜外人之觊觎,胥在于此。”疏上,虽格未行,中国铁路之兴,实自铭传发之。
⑶十一年,法兰西兵扰粤、闽,诏起铭传,督台湾军务。敌三犯沪尾,又犯月眉山,皆击退,歼敌千余,相持八余月。十一年,和议成,法兵始退。初授福建巡抚,寻改台湾为行省,改台湾巡抚。檄将吏入山剿抚南、中、北三路,前后山生番①,薙发归化②。丈田清赋,溢旧额三十六万两有奇,增茶、盐、金、煤、林木诸税。始至,岁入九十余万,后增至三百万。兴造铁路、电线,防务差具。屡因病陈请乞罢,久始允之。
⑷二十一年,朝鲜兵事起,屡召,以病未出。寻卒,诏念前功,赠太子太保,赐恤,建专祠,谥壮肃。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有删减)

(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数,其正者则在治国,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③,尤殚精经世之务
(节选自《刘壮肃公家传》江宁程先甲撰)
注:①生番:旧时侮称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人,多指少数民族或外族
②薙发:剃发
③震襮:显扬,表露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简精锐隶其军⑵防不胜防
⑶檄将吏入山⑷奇零之数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不为疆臣所牵制 B.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
C.列坐其次 D.暮去朝来颜色故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⑴其机括则在铁路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⑴于用兵尤为急不可缓⑵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⑴立自强之基础,杜外人之觊觎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⑴(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数⑵引以为流觞曲水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俄罗斯议还伊犁,有违言,急备边。
⑵丈田清赋,溢旧额三十六万两有奇。
乙文中程先甲赞刘铭传“尤殚精经世之务”,甲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卷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列其赃表:表明
B.王既受朝寄寄:托付
C.长恭总其众总:统领
D.家事亲切亲切:切近

下列各项中,能分别表现高长恭勇武和宽容品性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②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B.①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②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C.①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②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D.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②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邙山一役中,高长恭率领五百人马两次深入周军阵地,大胜后,北齐将士作《兰陵王入阵曲》歌颂他。
B.长恭表面上贪爱财物,实则是为自保。相愿劝其小心行事,否则被朝廷处罚反而会加速祸患到来。
C.长恭外貌温柔,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但由于骁勇善战、以国事为己任而为后主所忌。
D.长恭向属下请教安身之术,相愿建议其韬光养晦。长恭采纳了,但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⑵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⑶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特:只是
B.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
C.于是乎有裨焉裨:补偿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适宜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莲取其出污而不染②其人居远未来
B.①或以之比德而自励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C.①予观而喜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子中与“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过烽火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会稽黄中立,喜欢培植竹林,后又在竹林中修造了一座“尚节亭”;他认为读书人要效法竹子,虚心有节。作者对此十分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难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
D.从文章末段“然则”“苟然”等词句分析,作者认为黄中立看到竹有节,联想到为人处世也需求大节,因此植树建亭,以之为“读书游艺”之所。

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②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香州书
清吴敏树
香州三兄足下:
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乃不得与之并,场屋②如此久矣,其无足怪也。
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其于鄙人阿好过誉,万不敢当。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岂非平昔深慕古人奇节伟行,见时之人无似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为少能自异于俗,而故深许之也?
嗟呼!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于古人,而又欲强自异于今人,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诟讪、被弹射,仅自逃避而去,此独可以终老乡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复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③,此何为哉?香州既厚爱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见属于我,非聊用相戏云尔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为区区欲一行者,非果自意其尚有用于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于时之人而欲侥幸于一试也。平生时读书,颇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而又好为诗、古文辞,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谓不迷于其心。盖京师者,非独功名富贵者之所走趋,而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因香州爱我,聊具言之,他不悉。
注:①浏:湖南浏阳县。作者曾任浏阳县学教谕。②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③春官:唐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因称礼部为春官。又明清时会试在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好诸君皆不与宿:平素
B.差谓不迷于其心差:不好
C.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发明:启发阐明
D.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间从:偷偷跟随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吴敏树“复入京师”目的的一组是
①幸全其身命而止耳②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
③欲上与古人议论④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
⑤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⑥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分析了年轻人科举考试容易考中而像友人这样的好古多学之士往往失意的现象,以此安慰友人的落榜。
B.作者认为自已迂腐不通世故,也被认为与世俗多少有点不同,得到了羡慕古人奇伟品行的友人的赞赏。
C.作者既不能稍稍近似于古人,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因此既感到愧对友人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的无能。
D.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处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信中表述自己并不想求得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到京师游学。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
(2)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
(3)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履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深相接。及至,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汝师之。”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里。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昊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守,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
升明末,大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沈麟士传》)
注释:①黄叔度:名宪,汝南慎阳人。东汉时饱学之士,满腹经纶,但拒绝出来做官。
②黔劓:黔,通“黥”,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麟土幼而俊敏俊:才智出众
B.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毕:都,全部
C.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候:拜访,问候
D.麟土重陆机《连珠》重:敬重,仰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麟士不慕名利的一组是
①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②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
③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④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走虽不敏,请附高节⑥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麟士年幼时便博闻强记,七岁那年,听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听一遍他就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下来,叔父对他甚为赏识。
B.沈麟士特别孝顺,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守丧结束后,每到父母忌日总是多天流泪,伤心不已。
C.沈麟士宽厚待人,节操高尚,颇有义名,曾受到何尚之、孔山士、王奂、沈约等人的征召举荐,但他都没有出来做官。
D.张永做吴兴太守时,请麟士到郡中。沈麟士为观赏秀丽山水,答应前往并停留几个月。后张永请他担任功曹,他誓死拒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
(2)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