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弱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A |
明矾 |
蔗糖 |
NaHCO3 |
CO2 |
B |
天然橡胶 |
石膏 |
SO2 |
CH3CH2OH |
C |
冰 |
王水 |
H2SiO3 |
Cl2 |
D |
胆矾 |
玻璃 |
H2CO3 |
NH3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②25 ℃、101 kPa下,16 g 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③0.1 mol FeCl3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 NA
④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NA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④ |
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澄清一浑浊一澄清”现象的是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 B.X :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
C.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3H2O+CO2=2Al(OH)3+CO32– |
B.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Al3++Ba2++ SO42–+3OH–=BaSO4+Al(OH)3 |
C.200 mL 2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4 Fe2++6Br–+5Cl2=4Fe3++3Br2+ 10Cl–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B.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 |
B.1 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S2–、K+ |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 |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