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三种不同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小题。
|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1990年主要 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
2001年主要 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 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
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充足的能源 | B.丰富的劳动力 |
C.便捷的交通 | D.广阔的市场 |
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料因素 | B.能源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劳动力因素 |
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甲、乙、丙三产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 |
图2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依图示信息完成3—5题。
3.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4.近期爆发的R火山距离首都(甲)约为
A.420千米 B.340千米 C.160千米 D.90千米
5.该国积极开发本国能源,其主要的电力能源应是
A.石油、天然气 B.煤炭、太阳能 C.石油、煤炭 D.水能、地热能
读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预计
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图中标注的数值为某月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
1.图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只有一处,该地当月主要盛行
A.西北风 8.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以教育文化为主题定位的功能区宜设在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读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当夏至日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我国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日影方向为
A.黄河站,东北B.长城站,西北
C.黄河站,东南D.长城站,东北
10.如果黄赤交角为Q,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MN的差值分别是
A.1/2 Q 3/2 QB.Q Q
C.3/2 Q QD.2Q 3/2 Q
1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城站出现极夜B.黄河站的夜长大于长城站的昼长
C.黄河站出现极昼D.长城站的夜长大于黄河站的昼长
下图为南半球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南美大陆D.南极大陆
7.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A.5°SB.32°SC. 18°SD.53°S
8.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B.11月~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洋流的影响
D.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因西岸有暖流的影响
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4-5题。
4.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5.“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的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