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小题。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

| A.23° | B.43° | C.47° | D.57° |
X日M地的昼长为( )
| A.6小时 | B.9小时 | C.12小时 | D.18小时 |
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图是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0C)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
|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
|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
| D.两地纬度差异大 |
甲地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 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 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③ 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④ 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 A.① ③ | B.① ② | C.③ ④ | D.① ④ |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1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火山喷发 | D.流水堆积 |
图1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
| A.b ① | B.a ② | C.e ③ | D.d ④ |
有关图1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尼罗河与刚果河是非洲两条主要河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和热量条件 |
| B.纬度因素 |
| C.降水丰富程度 |
| D.地形、地势 |
尼罗河和刚果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
|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 C.雨水、雨水 |
| D.冰雪融水、雨水 |
对两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河流水量大小相当 |
| B.两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均以7、8月为汛期 |
| C.尼罗河下游水流平稳,而刚果河下游水力资源丰富 |
| D.刚果河无结冰期,而尼罗河下游常有凌汛现象 |
图是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地势 |
该自然带名称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B.热带雨林带 |
| C.热带荒漠带 |
| D.热带草原带 |
读图1、图2,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
|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
A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