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科研人员选取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并平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
|
注射剂 |
剂 量 |
注射方法 |
检测方法 |
甲 |
? |
kg体重 注射10mg |
每3天皮下 注射一次 |
每10天检测1次血 红蛋白含量 |
乙 |
含1.8%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丙 |
含3.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请你回答: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若此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A.放弃该实验
B.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
C.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3)根据下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铅 (能,不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
探究实验题。
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准备了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土质一样的干燥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并作好观察记录。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小明放一样土质,一样高度的土壤原因是 。
(4)小明放20条蚯蚓而不是放一条的目的是。
(5)预测小明的实验结果:蚯蚓多数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小明设计了2个实验来探究蚯蚓: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原因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第二个实验是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蚯蚓放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重复几次,并观察记录。
(3)请你指出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
(4)更正实验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是
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甲组 |
乙组 |
|
环境条件 |
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
实验材料 |
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 |
|
处理方法 |
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 |
(1)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2)预期实验结果:。
(3)归纳结论:。
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好氧的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 (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
A.刺激草履虫 | B.给草履虫供氧 |
C.连通两个液滴 | D.杀死草履虫 |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③若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 。
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实验答问:
(1)本实验可证明腐生生物细菌能将的遗体。
(2)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组,对照组是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因为实验时要控制除了、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