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
|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 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
|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
| C.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
| D.1953-1956年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密不可分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 B.手工业合作化 | C.“一五”计划 | D.工商业改造 |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 农业 |
工业 |
|||||
| 总产量 |
粮 |
棉 |
总产量 |
钢 |
铁 |
|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元 |
22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5.7% |
670万吨 |
2亿吨 |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11% |
3400亿元 |
24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8.5% |
720万吨 |
2.17亿吨 |
A.1948年B.1957年 C.1962年D.1977年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 直隶(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