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D.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A.欧洲共同体形成 |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
图4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A.美、欧、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 |
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 |
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
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D.推行杜鲁门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