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 年份 |
佃农(%) |
半佃农(%) |
自耕农(%) |
| 1935 |
29 |
24 |
47 |
| 1936 |
30 |
24 |
46 |
| 1937 |
37 |
26 |
37 |
| 1938 |
38 |
27 |
35 |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兼并的趋势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 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
| 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
元朝时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①河北②河南③山西④山东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
|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
|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
|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