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档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呼?”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 B.关心百姓疾苦 |
C.申饬官员无能 | D.关注地方稳定 |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
C.内河航运严重不扬 |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B.马歇尔计划 |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 D.《布雷顿森林协定》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