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
|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 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
| 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
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 C.致良知 | D.本心体悟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
|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