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曾对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谈判时这样报道:邓小平对一位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同样,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前夕,撒切尔夫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对当年与中国就香港主权移交问题谈判陷入“不可能的境地”感到遗憾。他们“抱怨”和“遗憾”的共同问题是

A.英国企图用香港的主权换香港治权 B.英国拒绝归还香港地区的主权
C.英国反对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 D.英国反对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

由图l到图2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导致人们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文化知识提高
C.文艺复兴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

有学者认为,“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该学者所研究的“制度”在实行之初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B.导致重文轻武风尚的形成
C.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D.加剧了官僚的腐化和堕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