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时李自成已破河南,声言入关。乔年疾驱于商、洛,不见贼。贼围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亦至陕,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宗龙、乔年握手欷歔而别。未几,宗龙败殁于项城,乔年流涕口叹曰:“傅公死,讨贼无人矣。”已,诏擢乔年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代宗龙。部檄踵至,趣出关。是时,关中精锐尽没于项城。乔年曰:“兵疲饷乏,当方张之寇。我出,如以肉喂虎耳。然不可不一出,以持中原心。”乃收散亡,调边卒,得马步三万人。
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先是,临颍为贼守,左良玉破而屠口,尽获贼所掳。自成闻之怒,舍开封而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贼围之急。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吾舍郾而以精锐攻其必应,贼必还兵救,则郾城解矣。郾城解,我击其前,良玉乘其背,贼可大破也。”诸将皆曰:“善。”乃留步兵火器于洛阳,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二月二日,乔年入襄城,分人龙、嘉栋、成虎军三路,驻城东四十里,而自勒兵驻城外。贼果解郾城而救襄城。贼至,三帅奔,良玉救不至,军大溃。乔年叹曰:“此吾死所也。”率步卒千余入城守。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乔年口足蹴其首曰:“汝畏死,我不畏死也。”十七日,城陷,杀三贼,自刭不殊,为贼所执,大骂。贼磔杀之。襄城人建祠以祀之。
(选自《明史·汪乔年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部檄踵至 踵:接连 |
B.良玉乘其背 乘:顺应 |
C.简精骑万人兼程进 简:选拔 |
D.而自勒兵驻城外 勒:统率 |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左良玉破而屠口
②乔年流涕口叹曰
③乔年口足蹴其首
A.①之 ②而③因 | B.①之 ②而 ③以 |
C.①其②而 ③因 | D.①其 ②而③以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
B.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
C.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
D.乔年与诸将议曰/郾城危在旦夕/吾趋郾贼/方锐难/与争锋/吾闻襄城距郾/四舍贼老寨咸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乔年任青州知府时,在行廊砌多个锅灶,来打官司的人交一点钱就可自己烧饭以节省开支。 |
B.在宗龙败亡后,皇帝下诏书提升乔年担任兵部右侍郎,总管三边军务,接替宗龙的职务。 |
C.在郾城危急时,乔年放弃郾城,用精锐兵力攻打襄城,使贼兵回师来救郾城以此解除危机。 |
D.乔年进入襄城后,贼兵果然来救襄城,可三个大将都逃了,良玉的救兵又没到,乔年被俘。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议抽兵括饷,则关中兵食已尽,无以应。(3 分)
②贼穴地实火药攻城,垣墙尽碎,左右环泣请避之。(4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汪乔年“不畏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诸将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罢:通“疲”,疲惫 |
B.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 蔽:遮蔽 |
C.韩信使人间视 间:暗中 |
D.顾诸君不察耳顾:只是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敢引兵遂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赵军望见而大笑因人之力而敝之 |
C.水上军开入之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
D.则驰入赵壁 险以远,则至者少 |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⑵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在第I卷文言文中,“赵军望见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结合以上文段,从“言”与“行”关系的角度,解说一下孔子为什么会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学而》)。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bià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 进入营垒防守。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④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 林胡”亦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许之许:答应 |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让:责备 |
C.李牧至,如故约故:原来的 | D.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数:屡次,多次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
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
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杀人如不能举(尽) |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 |
C.故(故意)遣将守关者 | D.沛公起如厕,因(趁机)招樊哙出 |
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目的是表达对项羽的愤怒、仇恨。 |
B.樊哙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 |
C.樊哙强行闯帐,一番陈词后,项王没有发怒,反而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
D.刘邦在危急中“如厕”很可能是借口,实际是急欲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阅读下面《论语·八佾》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请结合上述语段,说说孔子如何看待仁和礼乐的关系,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