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对九年级学生毕业后的升学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
(2)有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爆炸事故。面对火灾、爆炸等突发灾难,消防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冲上救火第一线,他们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们”。媒体上的“最帅”赞誉,传递着国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传递着求真向善臻美的正能量。
(1)某学校开展了“向‘最帅’看齐,积聚正能量”教育活动,要求同学们主动亲近社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亲近社会?
(2)为增强教育效果,请你就如何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向学校提出自己的建议。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材料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正式出台,对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提出了“八礼四仪”的具体要求。该规范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1)探讨一:同学们收集的以下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那些内容
材料 |
体现内容 |
推进政务公开,政府重大决策和政策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
① |
党中央坚决有腐必反、有贪必惩。一些位高权重的人被依法查处,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拥护 |
②(不少于2个)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
③ |
(2)探讨二:就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请你分别列举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探讨三,结合材料二谈谈对未成年人加强“八礼四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共15分)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高达到70%以上,并且积极进行扶贫开发。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如果你还停留在“代表组团调研”的认知阶段,那就out啦!很多全国人大代表都开通了实名微信公共账号,并且拥有大量的粉丝,通过微信履职已经成为很多人大代表的“新常态”。利用微信平台收集基层"小伙伴"声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纷纷留言。
(1)针对材料一有人认为:“国家要加快实施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请你谈谈材料二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中哪些观点
(3)网民在行使什么权利?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来行使这些权利?( 4分)
(共12分)时过境迁,家园的依稀,故土的远去,牵动着人们缕缕乡愁。下面是中学生小楠写的一首《乡愁》,请你品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朵白云,我在田野里,小鸟在碧空里
长大了,乡愁是一片绿地,我在高楼里,小草在书本里
后来啊,乡愁是一滴清水,我在沙漠里,小溪在梦想里
现在啊,乡愁是一缕空气,我在雾霾里,蓝天在记忆里
未来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不再有那乡愁的叹息
(1)你认为小楠愁的是什么?
(2)你认为如何让妈妈不再有乡愁的叹息?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接触到的事物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新潮娱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当红明星、等等流行因素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好奇心极强的青少年时期,所以我们要
(1)你们经常接触到社会中的流行事物的途径有哪些,请举出三个来?
(2)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流行因素?
(3)当我们面对这个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