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 B.甲河下游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 
| C.乙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航运条件好 | 
| D.E处春季出现凌汛的时间比F处早 | 
铁路分布在该区南部的主要原因是南部(   )
| A.冻土较少,便于施工建设 | 
| B.地势低平,便于施工建设 | 
| C.矿产丰富、人口城镇众多 | 
| D.邻国众多,便于经济联系 |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乡村人口比重% | 
  
| 1953 | 
   4125.22 | 
   14.8 | 
   85.2 | 
  
| 1980 | 
   5938.19 | 
   15.2 | 
   84.8 | 
  
| 1990 | 
   6760.90 | 
   21.5 | 
   78.5 | 
  
| 2000 | 
   7328.24 | 
   41.5 | 
   58.5 | 
  
| 2006 | 
   7549.50 | 
   51.9 | 
   48.1 | 
  
| 2011 | 
   7865.99 | 
   61.9 | 
   38.1 |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积平原。2014年,第4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3.27万km2,比第3次监测减少了789 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世纪西藏荒漠化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利用土地,滥垦、滥樵、滥牧现象严重 | 
| B.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大 | 
| C.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 
| D.城市化迅速发展,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 | 
2014年西藏遏制荒漠化扩展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①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保护天然植被②将河流下游居民向上游迁移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 ④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④ | D.②③ | 
如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如图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 
|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 
|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 
|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读下图 “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处海底地形是
| A.大陆架 | B.大陆坡 | 
| C.海岭 | D.海盆 | 
乙处洋流可能是
| A.日本暖流 | B.阿拉斯加暖流 | 
| C.巴西暖流 | D.东澳大利亚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