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八年级某班曾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在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1)你也曾有过被 同学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给同学起外号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里有的同学还存在着这种现象,你做何打算?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由此,媒体开始关注习主席十八大至今的近15个月里,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所不完全统计,近15个月里,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共80余次,足迹遍及国内三分之一的省份和世界五大洲。习主席用行动告诉党员领导干部,身为领导干部,时间就应该用于工作,而工作又是为了人民群众。领导干部的时间里,装载着群众的期待、实惠、幸福。习主席的足迹中,满含着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
(1)80余次,三分之一,五大洲。在具体的数据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2)习主席的足迹中,满含着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我们要用“青春梦”托起“科学梦”实现“中国梦”,请说一说青少年怎样托起“科学梦”?
“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皱纹了……”
春晚之夜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发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哪些思考?
【聚焦百姓心声促进民生改善】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养老生病不差钱,食品安全吃得放心……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这首春晚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1)请说说你的心愿有哪些?(不得与题干重复)我们的要求不算高,但也没想象的那么轻松,为了实现美好心愿,我们必须要有行动。
(2)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百姓的心愿?
【展示凡人善行践行核心价值观】
山东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城乡竖起两万多块“善行义举四德榜”,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务实山东道德建设的根基。个人品德优秀典型分家庭美德典型、职业道德典型和社会公德典型三方面。
(1)山东省开展上述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你所在的学校也要竖立本校的“善行义举四德榜”,请将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我”的善行义举展示出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如有需要可用某老师、某同学代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新形势下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现实意义?
九年级(1)班学习小组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行了探究学习。小宁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近年来的一些“热词”:
热词一 收入分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热词二 文化强国: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词三 美丽中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热词四 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依法防止和依法纠正。
(2)依据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谈谈上述“热词”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有什么作用?
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将于2014年9月16日在济宁开幕。“给济宁一个机会,让省运十分精彩”。九年级(1)班打算向全校中学生发出倡议,倡议同学们为省运会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创建“文明济宁”。
(3)你能为创建“文明济宁”做些什么?(4分,具体写出4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