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国际组织的活动包罗万象,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有相关的国际组织存在。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处于坎坷与希望的交织中。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填写表格。
现象 |
依据 |
受气候变化威胁最大的小岛国联盟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碳减排45%以上;雨林国家联盟呼吁保护热带雨林生态;减少乱砍滥伐 |
①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谈判“进展不足”感到忧虑,呼吁各方加快努力,尽可能达成切实成果。因为“我们拖得越久,付出代价越大” |
② |
中国政府承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争取早日达到减排峰值 |
③ |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4年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3)“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请你就各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丝绸之路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2014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大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材料二: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须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法律还规定,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重大意义。
(2)发行地方债券,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年来,我国钢铁的产能和表观消费量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1—5月 |
|
产能(亿吨) |
7.48 |
8 |
9.76 |
10.2 |
3.42 |
产量(亿吨) |
6.27 |
6.83 |
7.17 |
7.46 |
3.01 |
产能利用率(%) |
82.3 |
80 |
72 |
67 |
78 |
表观消费量(亿吨) |
5.96 |
6.48 |
6.79 |
7.0 |
4.25 |
注:依据行业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为产能过剩。表观消费量是指当年产量加上净进口量(当年进口量减出口量)再加上库存变化量(年初库存减年末库存)
材料二:河北省是是我国钢铁产值第一的大省,近几年来,产能过剩一直很突出,未来几年,河北省将一些措施压减钢铁过剩产能,主要有: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关停一批;实行差别水价、电价,严格土地、环保执法,提高落后钢铁产能的运行成本,发挥市场机制,退出一批;通过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过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或者是去海外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削减劣质资源,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等措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材料三:2014年全国各地方两会纷纷把环境治理列为关注焦点,由此也标志着2014年雾霾将进入全国治理阶段。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雾霾或PM2.5 治理的议案和提案,要求政府“大手笔投资、硬手段惩治”,投入巨资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在两会的重视下,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如何破解钢铁产能过剩困境。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两会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下图。
材料二: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但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
(1)依据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两个市场主体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要实现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健康发展,政府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