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该山可能位于(  )

A.5°N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生态脚印”说明(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2006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数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带动了交通、商业等服务性行业的火爆发展,经济界人士称这种现象为“假日经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下列旅游线路中,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是( )

A.趵突泉—泰山—孔府、孔林、孔庙 B.十三陵—避暑山庄—秦皇岛
C.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上海 D.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做下列各题。
我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一带,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

我国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②夏岗——洪水③冬阳——低温④秋平——大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人们日常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空间可能具有的变化是()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②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丁 ③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