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
材料二: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反对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每一门自然科学都有它的人文价值,如果一名理科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缺乏丰厚的社会科学及人文文化的底蕴,不可能在有关的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样,如果一名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知之甚少,不仅影响今后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支持文理分科的同学认为:人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人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适合学文科,有的适合学理科,有的适合学艺术,不能搞一刀切,应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行各业更加需要的是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实行文理分科更有利于培养专门型人才。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2)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请结合各自的看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3)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请你谈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个人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经济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氏族制度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新任秘书长梅津采夫。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推动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更好地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符合成员国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2013年3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的重要演讲。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同非洲国家团结互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风险和困难带来的挑战。
(1)上海合作组织属于(  )
A.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区域性国际组织 C.专门性国际组织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二:“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下图为需求曲线图。

① 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② 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
③ 调整税收政策,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
④ 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
⑤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2)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请在图中画出有效扩大内需后总需求曲线的变化图。从左表中选择两项能够扩大内需的举措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评析“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的观点。
材料四: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福建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福建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闽西北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4)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反对“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科学读书习惯,提高公民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推动公民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全民教育体系,而背后则需要制度的改变和观念的创新。
“书到用时方恨少,厚积薄发,活学活用,反对读书无用。”
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全国排名第一。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才能负担。生育成本中,教育投入约180万元.占总花费三分之二左右,大城市的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
“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l/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1)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读书无用论”?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

材料一: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 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