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报告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2012年3月21日,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掀起了“双反”(反补贴与反倾销)调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对我国光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会迫使国内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发展转型。这一认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新闻不是描红出来的”(下图),新闻报道也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因此,作为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哲学原则是
①坚持以时效性为第一原则,注意新鲜、及时
②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遵循客观性原则
③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寻求新颖突破
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承担社会责任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当人们为公开PM2.5数据而振奋时,对科学家们而言,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
③由于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异
④实践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来源与动力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从哲学上看,作者重在强调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③意识活动总是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真理性的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针对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和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这段材料反映的哲理有
①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认识源于社会现实,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关系
③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