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的“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
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沪杭高铁开通,从杭州火车站到上海虹桥车站,大约41分钟时间,上海杭州两座城市从此进入了“同城时代”。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所不能的 |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D.联系是多样的,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
有一则牛奶广告这样说:“是牛奶吗”,“不是,是特伦苏”。这样的广告语固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从哲学角度看,这段广告语违背了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的同学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你认为这一观点
A.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