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m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m、n两地都晴 | B.m、n两地都有雨 |
C.m地有雨,n地有晴 | D.m地晴,n地有雨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
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被a、b岩层覆盖 |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
D.下陷侵入d、e岩层 |
下图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一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 | B.甲、乙两地温差大于5℃ |
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 |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 |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的平均值,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M地7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小 | B.昼短夜长 |
C.气温较高 | D.降水丰富 |
N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M地最可能位于()
A.大陆东岸 | B.大陆西岸 |
C.大陆内部 | D.青藏高原 |
读“南极大陆及周围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填写下列字母的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岛屿和 海峡的名称:
大洋:A ,
B ,
C 。
大洲:D ,
F ,
G 。
岛屿:E ,
海峡:H 。
(2)Ⅰ处是我国南极考察站之一,如以Ⅰ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后到达 。
A.原地 | B.原地以东 | C.原地以西 | D.原地以北 |
(3)南极大陆周边地区终年盛行强劲的极地东风,从南极上空看其运动方向是 。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
B.一直向西走 |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