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世界某事物分布图(阴影区),回答下列各题。
位于亚洲地点有
| A.①、② | B.②、③、④ |
| C.③、④ | D.③、④、⑤ |
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 A.石油主产区 | B.重要城市带 |
| C.主要工业区 | D.主要森林带 |
根据考证,甲所示阴影区主要保留在所在大陆的中西部,而该大陆同纬度东部却几乎没有。造成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洋流因素 | B.大气环流因素 |
| C.人类活动因素 | D.地形因素 |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
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河谷发育到阶段④后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 B.断裂下沉 | C.变质作用 | D.流水沉积 |
下图为世界某种自然带的局部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
该自然带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陆地缺失 | B.纬度位置 | C.地形 | D.洋流 |
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造成③地气温比②地气温明显较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洋流 | D.地形 |
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问题。
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位于()
| A.玄武岩分布区 | B.石灰岩分布区 |
| C.大理岩分布区 | D.花岗岩分布区 |
图中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向斜 | B.背斜 | C.断层 | D.褶曲 |
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上图所示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读某地区昼夜状况示意图,图中BC为晨昏线,∠ABC等于23°26′,回答:
在图示状况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是
| A.23°26′S,60°W | B.23°26′N,150°E |
| C.23°26′S,90°W | D.23°26′N,120°W |
当∠ABC由最小值增大至图示状况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大值 |
| 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 |
| C.昼半球的范围逐渐扩大 |
| D.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
读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示意图(图示为北京时间)。读图判断:
该日最有可能是
| A.春分日 | B.夏至日 | C.秋分日 | D.冬至日 |
①地位于②地的
|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