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城市近年来一直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等。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

(1)生态工程应在                           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图示的生态工程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燃烧发电、动物蛋白饲料等,提高人们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该方案中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             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4)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           
(5)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                   
(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工程的建设情况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_______培养基。植物激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也很重要。
(2)一般来说,在________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

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如果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回答:

(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
(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3)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______的变化。
(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________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____;(加快,基本不变)若演替至森林阶段,在广东省最有可能出现的森林群落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干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______元素。

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以下是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几个阶段。
(1)1955年,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建立了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苯丙氨酸(UUU)。具体的做法是在代表“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的20支试管中各加入作模板(mRNA)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也即只由U组成的mRNA)。再向2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结果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才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肽链。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中除了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的mRNA和氨基酸外,还需提供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3)1964年又有科学家用2个、3个或4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最终破译了全部密码子,包括终止密码。下列是部分实验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顺序
可生成的多肽所含氨基酸种类
1
(UC)n
丝氨酸、亮氨酸
2
(UUC)n
苯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
3
(UUAC)n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说明:表中(UC)n 表示UCUCUCUCUCUC…这样的重复mRNA顺序。
请分析上表后推测下列氨基酸的密码子。(已知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
苯丙氨酸__________亮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丝氨酸__________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时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而表现“黄叶病”。请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验证铁的生理作用。
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广口瓶若干,完全培养液,只含铁的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滴管,量筒。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表中所列具体内容,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A管
B管
C管
1
a液?
b液?
c液?
2



3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4
变黄
变黄
绿色
5



6
绿色
黄色
绿色

(1)写出序号“1”中加入的三种液体的名称。
a液______________,b液______________ ,c液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a、b、c三种液体具体内容时主要以_______________为依据。加入a、b、c三种液体的数量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请描述序号“2”所表示的主要实验内容。
(3)请描述序号“5”表示的实验操作。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___________。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___和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