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清华大学校史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
材料二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的主力军,中央作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图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魏源李鸿章像 康有为像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三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3)上述二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富强的历程中,有三位伟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1图2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引领者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三位伟人。
——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在图2的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位伟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社会的三大巨变。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留下了深深的步痕。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材料二 “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杨度《君宪救国论》1915年4月
材料三杨度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何汉文《杨度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杨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追求。
(2)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杨度的政治主张是否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