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你有带团队和领导的能力吗
①一切从关怀开始,关怀是指你必须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很多领导者都太过追求绩效,以至于他们没有把人放在优先的位置。如果你喜欢人的话,这会对你有帮助。如果你不喜欢与人接近,那么这必须是你将要跨出的第一步。去看看每一个人的价值,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事情,找出喜欢他们的理由。人们总是会向能够提升他们的人靠近,而远离贬低他们的人。
②让他们感受到你关心他们就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如果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他们,跟他们建立私交,你就会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人。花时间跟你公司的伙伴聊聊,听听他们的故事,试着了解他们最好的专长,学看欣赏他们的差异性,问问他们关于工作上的意见。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事情。
③我们通常只欣赏跟我们投缘的人,这是自然的。但如果我们只欣赏跟我们类似的人,我们就会错失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努力地去看别人特珠的经验跟技巧,并且跟他们学习。如果你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你的员工,欣赏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更愿意尊重及服从你的领导。
④很少有领导者愿意为身旁的人加分。尤其这并不是他的义务,而且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当你愿意放下手边的工作,来为你的伙伴付出时,他们可以感受到你是真心、无保留地希望他们可以成功。
⑤回想在你生命中的所有老师,哪些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在那么多的老师当中你特别喜欢他们?你和大部分人一样,你之所以会尊敬他们是因为他们肯定你,并且让你对自己有信心。肯定的话语可以造就一个人。所以,一但你肯定人,表示你借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让他们更有信心。如果你经常这么做的话,那么成功的信念会高过他们对自己的怀疑。如果你要影响你的伙伴,就要成为他们最好的拉拉队长,赞扬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的成就。对你的主管说一些关于他们的正面事情,把握每个机会,真诚地夸奖他们。
⑥在谈论过之前的五个步骤后,现在你终于准备好领导你的伙伴。到目前为止,你所做的已经让你建立起跟他们的关系,让你得到信誉,并且展现出你的动机是良好的。有些领导人可以很快完成这些步骤,而有些人可能就需要多一点时间。你拥有天生领袖的特质越多,你就可以越快做到。但影响他人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你的最终目的只是希望别人能听你的,或照你的话做事,未免有些浅陋。
⑦我知道你有带领他人的渴望,否则你不会看到这里。但是,我不清楚你是否仔细想过你为什么要领导。我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要在两个重要的动机上取得平衡:第一个是达成他们的愿景。所有的领导者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一个希望都能实现的愿景。有些人的愿景是适中的,而有些人则是远大的。第二个动机是,希望看到别人成功。伟大的领导者不会利用人来赢得成功,他们会带领团队一起走向成功。如果那是你真正的动机,你就会成为别人想要追随的领导者。
⑧只要你能够按持续做好每一步,你就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转自“新浪博客”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促使你能成为卓越领导人”的一项是( )
A.对人感兴趣,学会关怀别人。 |
B.对人要尊重,学会欣赏别人。 |
C.努力进取,拥有更多领袖特质。 |
D.动机纯粹,带领团队一起成功。 |
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的相关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所以某个老师让你喜欢和尊敬,是因为他们曾经肯定过你。 |
B.多数人在获得别人的肯定以后,做事情会让自己变得更有信心。 |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别人有成就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
D.做事成功的信念,是要在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中获得并得以保持。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者,就应该尽量站在被领导者的立场来看事情。 |
B.当你的伙伴获得成功的时候,你就应该放下手边的工作,衷心为他们鼓掌祝贺。 |
C.如果只希望别人对你言听计从,唯你马首是瞻,你还算不上真正成功的领导者。 |
D.当你成为别人想要追随的领导者的时候,表明你已经帮助别人实现了他的愿景。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乡土情结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巨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节选)
贾珍夫妻至晚饭后方过荣府来。只见贾赦贾政都在贾母房内坐着说闲话,与贾母取笑。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皆在地下侍立。贾珍来了,都一一见过。说了两句话后,贾母命坐,贾珍方在近门小杌子上告了坐,警身侧坐。贾母笑问道:“这两日你宝兄弟的箭如何了?”贾珍忙起身笑道:“大长进了,不但样式好,而且弓也长了一个力气。”贾母道:“这也够了,且别贪力,仔细努伤。”贾珍忙答应几个“是”。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贾珍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贾政道:“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贾母笑道:“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说着,便起身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于是又击鼓,便从贾政传起,可巧传至宝玉鼓止。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踧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内,因想:“说笑话倘或不发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是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乃起身辞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贾政道:“既这样,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若好,便赏你,若不好,明日仔细。”贾母忙道:“好好的行令,如何又要作诗?”贾政道:“他能的。”贾母听说,既这样就作。”命人取了纸笔来,贾政道:“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贾母见这般,知无甚大不好,便问:“怎么样?”贾政因欲贾母喜悦,便说:“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贾母道:“这就罢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贾政道:“正是。”因回头命个老嬷嬷出去吩咐书房内的小厮,“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宝玉忙拜谢,仍复归座行令。……
不料这次花却在贾环手里。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说的贾赦等都笑了。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政听说,忙劝说:“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
说着便斟上酒,又行了一回令。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自然外头还有相公们候着,也不可轻忽了他们。况且二更多了,你们散了,再让我和姑娘们多乐一回,好歇着了。”贾赦等听了,方止了令,又大家公进了一杯酒,方带着子侄们出去了。此文段所在章回的回目上有“异兆”二字,从选段看,贾府在中秋节有什么样的“异兆”?作者写这些异兆有什么作用?
此文段所在章回的回目上有“悲音”二字,从选段看,贾府中哪里些人在中秋节发出了什么样的悲音?这些悲音反应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写了一个宝玉受罚写诗,为什么还要写贾环受罚写诗?
贾宝玉与贾环在击鼓传花时花落手中时不同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两人各自怎么样的心理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心理成因。
此文段所写的中秋夜宴在贾府中颇有“最后的晚餐”的意味,但夜宴的排场却“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节选)
袭人听了,便忙到潇湘馆来,见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便走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话?你瞧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上。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更不免也着了忙,因问怎么了。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黛玉听此言,李妈妈乃久经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肺、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
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了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紫鹃说道:“我并没说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玩话,他就认真了。”袭人道:“你还不知道他那傻子,每每玩话认了真?”黛玉道:“你说了什么话?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紫鹃听说,忙下床,同袭人到了怡红院。谁知贾母王夫人等已都在那里了。贾母一见了紫鹃,便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紫鹃忙道:“并没敢说什么,不过说几句玩语。”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都放下心来。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赔罪。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带了去!”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玩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得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再没人来接他,你只管放心罢!”宝玉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了!”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都打出去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儿。孩子们,你们听了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去,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一面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
一时人回:“大夫来了。”……
一时按方煎药,药来服下,果觉比先安静。无奈宝玉只不肯放紫鹃,只说:“他去了,就是要回苏州去了。”贾母王夫人无法,只得命紫鹃守着他,另将琥珀去伏侍黛玉。黛玉不时遣雪雁来探消息。这晚间宝玉稍安,贾母王夫人等方回去了,夜还遣人来问几次信。李奶奶带宋妈等几个年老人用心看守,紫鹃、袭人、晴雯等日夜相伴。有时宝玉睡去,必从梦中惊醒,不是哭了,说黛玉已去,便是说有人来接。每一惊时,必得紫鹃安慰一番方罢。彼时贾母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次日又服了王太医药,渐次好了起来。宝玉心下明白,因恐紫鹃回去,倒故意作出佯狂之态。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心安神定,因向紫鹃笑道:“都是你闹的,还得你来治。也没见我们这位呆爷,‘听见风儿就是雨’,往后怎么好!”暂且按下。都说贾宝玉是个呆子,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见他对林黛玉的呆情?
林黛玉总爱与贾宝玉耍小性子,有闹不完的矛盾,拌不完的嘴,但在得知宝玉发病后,林黛玉有哪些表现,从中可见她对贾宝玉什么样的心?
为了责备紫鹃把宝玉气得半死,袭人叫她“姑奶奶”,贾母叫她“小蹄子”。请比较二人的叫法有什么不同的表达作用。
阅读这段文字之后,请说说这个情节对描写黛玉与宝玉之间的爱情有什么作用。
分条说说薛姨妈劝贾母的那段话里有几层意思,再说说薛姨妈的话是否能反映贾宝玉发病的真实原因。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节选)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宝玉第一次向黛玉表白自己的肺腑之情。可在文段之前引入了戴金琐的宝钗,和与宝玉戴有同样的麒麟的史湘云。这对本段主题起什么作用?
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这话背着林黛玉让林黛玉听到与当着林黛玉说让林黛玉听到表达效果一样吗?请作简要说明。
本文段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林黛玉已完全明白了宝玉对她的一片真心?从文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在文段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最终没能通过对话沟通彼此的心灵,你以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此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本文段末,袭人追出来给贾宝玉送扇子的情节对刻画贾宝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节选)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林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自己猜疑:看起这个光景来,不像是为昨日的事,但只昨日我回来的晚了,又没有见他,再没有冲撞了他的去处了.一面想,一面由不得随后追了来.
……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有鉴赏家说,林黛玉的这首《葬花辞》处处紧扣诗题在写“花事”,而又处处联系林黛玉的身世及处境暗写“人事”。请试举例将“花事”写“人事”结合起来作简要分析。
2(评价赏析).有鉴赏家说,这首诗也并非一味专写林黛玉的哀伤凄恻之情,也有诗句写出了她心中的不平之气。也请试举例联系林黛玉的处境与遭遇加以简析。请说说林黛玉怎么会在诗中写“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一诗时联想到了“杜鹃”这一意象,这一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曹雪芹的友人明义曾说:“伤心一首葬花辞,似谶成真自不如。”所谓“似谶成真”即事后都应验了的话语。联系《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写《葬花辞》后的情节,从诗中举出诗句为例,说说后来的情节有什么样的应验?
有人说,曹雪芹的《葬花辞》是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