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提到:“我们的国王及其先王每年派出船只,找寻那些基督徒,据他们所知,这些基督徒是住在这里东方国家里的,至于说到黄金白银,他并不需要。”据此推断达·伽马远航印度的真实意图是(     )

A.掠夺黄金白银 B.传播基督教
C.印证地圆学说 D.找寻基督徒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十七世纪中叶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口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四亿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A.没有发生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的战乱
B.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C.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D.领土大规模扩张

一位西方学者在所著城市的性质中讨论西方城市起源时说:「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他说的「城市」属于何时﹖这样的叙述是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起源﹖

A.属于上古时代,只要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亦能用于中国
B.属于上古时代,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C.应为中世纪时,若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亦能用于中国
D.应为中世纪时,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某人观察他周边事物的变化: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米食,但近几年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牟取利润。这种变化最早可能发生在那个时期?

A.东晋 B.中唐 C.南宋 D.明代

一份文契上说:「郭土火因与妻玉娘不和,愿将玉娘退还娘家,由玉娘之父交付身价银二百圆正,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关于这件文书,我们应有何认识?

A.婚姻可以买与赎,显见这是一种买卖婚姻,普遍存在于父权社会中
B.这种情形常见于男多女少的华人移民社会,如清代台湾与南洋地区
C.从文书中得知女性可以改嫁,显示女性意识抬头与社会对女性的尊重
D.这份文书显示明确的交易观念,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