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计30分)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材料五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4)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被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憾中华民族”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5)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材料一西德领导人阿登纳指出:“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一一《阿登纳回忆录》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1973.1
材料二英国的麦克米伦就舒曼计划发表评论说,“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舒曼建议最有影响的是政治方面,它不是纯粹的经济和工业概念,而是对新欧洲建设具有革命性的设计。煤钢共同体的创立使法德之间的战争,在争夺物质资源上成为不可能”
一一赵怀普《欧洲一体化经验及时代精神》
材料三第A条通过本条约,缔约国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联盟,本文以后称为“联盟”。……
第B条联盟确立下列目标: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
——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
——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
材料四德国的统一于1990年底快速完成,欧洲不再是只在西方进行共同建设的分裂的大陆。苏联的消失产生了新的形势。西欧人士在冷战后的最初时刻感到无比兴奋。他们必然想到加速统一的进程,以便把东欧也纳入扩大的共同体之内。
一一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因素。
(2)简要概括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3)指出材料三条约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组织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促使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因素。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公元前5世纪)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在国家分别确立了何种民主政治体制?并分析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3年2月14日,国联特别大会提出了一万五千字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2月17日在日内瓦向全世界发表。《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是国联处理日本侵华问题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议。
报告书认为,日军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的自卫手段。解决中日争端的任何方法,都必须遵守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法的规定。
报告书认为,“满洲国”的成立并不是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的独立运动,完全是日本一手策划的。……“满洲国”是不合法的政权,所以不能予以承认。
报告书认为,“无论在法律上、事实上将东北三省等自中国他部割离,日后恐将造成一严重‘未收回领土’问题,使中国长存敌意,以致危及和平”。因此,报告书认为维护和平的必要条件就是“维持中国主权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报告书详细地描述了国际共管中国东北的方案:第一,召集顾问会议。“顾问会议的最后议案由中国政府列入宣言之内,并转送《九国公约》的签字国。“第二,成立东三省自治政府。“自治政府行政长官得指派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定比例”。第三,组织特别宪警。这个队伍“既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其他一切武装力量(指中国方面或日本方面之一切特别警察或铁路守备队),即应退出东三省境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国联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中的主要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国联特别大会提出的《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