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8月底 |
9月中旬 |
12月底 |
人民公社(个) |
8730 |
16989 |
26578 |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
3778 |
8122 |
12325 |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30.4 |
65.3 |
99.1 |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
4328 |
4781 |
4637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
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
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
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
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首,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A.人文主义 | B.仁爱精神 | C.尊重人性 | D.个人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