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读下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