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合适的是
A.中国封建主义专制集权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比较 |
B.中世纪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快于中国之现象分析 |
C.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 |
D.西方人治和中国法制观念下的中西城市面貌 |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
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
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 |
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 |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所指的开放地区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 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
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
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 B.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