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一大的是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
|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
| C.1921年7月初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
|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 C.“还我青岛” |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 A.中国的“文艺复兴” |
|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
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 “亮相”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 | B.英法联军侵华 |
| 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 D.巴黎和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