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
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 B.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
C.弥补了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 D.起到了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
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土壤日益贫瘠 | D.人口增长迅速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然而封建之治郡邑过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 D.郡县制能消除内乱 |
古代中国人对一些以技艺为专业的人,通常在其名前面加—个表示职业的字眼去称呼,让人一看就明白此人的职业身份。下列称呼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 B.《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
C.《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 | D.《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