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嫦娥三号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外天体软着落,此次探月将为中国航天员登月打下基础。嫦娥三号使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复杂,难度极高。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介绍:“玉兔号”实现全部“中国制造”,国产率达100%。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三号登月成功,体现了我国哪些重大发展战略?
(2)“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材料一:张海迪在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几国语言,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被誉为“当代保尔”。
材料二:中学生小林考试失利受同学议论、父母批评,于是闷在房里不吃不喝,对前途感到绝望。
(1)从张海迪对生命的态度中,谈谈你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从以上两则材料的对比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请对第(2)题的结论做具体的分析。
都说90后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自幼家庭不幸的李涛,却成为90后孩子“坚强自立,乐观向上”的代表。刚上小学,李涛就能为家里分担重担,初中三年一直坚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爷爷,李涛什么都做。李涛中考成绩优异,考上了祥云一中,离家50多公里远,他心疼爷爷,一到周末就赶回家帮忙干农活。李涛常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去年家境贫困,困难重重,但他从不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坚强。“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从没有向别人求过物质帮助,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一直以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艰难的境遇,李涛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这种生活态度对李涛的人生之路起到怎样的作用?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将如何向李涛学习?
材料一:网络的优点之一是多媒体制作的阅读材料,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提高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据调查,65%的中学生认为:他们选择网上阅读,而不是书本阅读,原因是网上阅读更加便捷。
材料二:过多地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一两年进行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越感到孤独和沮丧。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
(3)作为青少年,你打算怎样应用网络?
材料一: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减贫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打好扶贫攻坚战。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减贫”?
(3)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在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变形计”之《少年少年》中,讲述了一个家住贵州山区的十四岁留守儿童——梁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独自生活。每天,他除了干农活外,还要上山砍柴、打水、喂猪和学习。可他从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
(1)材料体现梁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培养这些品质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