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霜天晓角·梅 [宋]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①赖是:亏得是,好在。②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曲调哀愁。③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④元,原本。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赏析。
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后 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菩萨蛮
[北宋]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①。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玉柱”指的是筝上端固定和调节弦的柱,筝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飞雁。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将筝称之为“哀筝”,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动人的基调。 |
B.“湘波绿”中的一个“绿”字描绘出湘水碧波荡漾的景色。 |
C.“当筵秋水慢”一句形容筵席前弹筝女子眼神专注的样子。 |
D.这首词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折射出弹筝女子的凄凉人生境遇。 |
这首词将乐声中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