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三 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四 古代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战争和征服,这些无疑是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世界·古代史编》总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等都是通过其中的一条陆上商路辗转运到欧洲的,请问这条商路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开辟和古代中国的一位历史名人有关,他是谁?
(2)材料二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和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怎样不同的观点?试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4)材料四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试以古罗马帝国的征服战争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5)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哪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首都三十万群众欢庆这神圣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指哪一运动?改良主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揭开其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指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活动,并伴随以残酷的殖民掠夺与扩张……野蛮、贪婪并充满勃勃生机的欧洲资本主义,沿着新航路,用血和火铺设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暴敛之路,逐步把整个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材料四:“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了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中提到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海外探险活动”是指什么?这次探险活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别指的哪两次革命?“旧政治制度”“新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出自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成果,感受着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2)图二中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1分)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1)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图三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材料三: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石炭”是指什么?
(3)材料三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它出现的时间、 地点,它的地位,意义
(4)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