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认真思考后请回答:
(1)古代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法治”代表,源自于哪个国家哪部法律文献?
(2)古代阿拉伯社会的历史丰富多彩,请写出起源于该地区闻名世界的宗教和反映该社会历史的一部民间故事集?
(3)古代印度诞生的什么宗教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哪位统治者在位时,此宗教开始向外传播?
(4)上古时期的亚非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
材料四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宣告“这个新国家”诞生的文件名称。
(4)材料四反映了林肯什么主张?
(5)上述三国解决危机的方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12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2)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你如何看待这件事?(2分)
(4)秦朝时北方最宏伟的国防工程是什么?(2分)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哪家的思想主张变成了现实?(2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4分)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部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分)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2分)你能写出春秋时期与该国有关的战争吗?(2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为了纪念他,我们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什么节日?(2分)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他的教育思想。
(4)如何评价此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