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风声。眄:眄视。
1.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秋风的特点。
答:
2.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意蕴两个方面对本诗第三联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暮过山村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8.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
9.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
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涛人的哪些乐趣。
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