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还原性 I— > Fe2+ > Br—,在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关于所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Br2、I2和水的反应)( )
| A.I—、Fe3+ 、Cl— | B.Fe2+、Cl—、Br‑ |
| C.Fe2+、Fe3+ 、Cl— | D.Fe2+、I— 、Cl— |
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 A.3mol | B.4mol | C.5mol | D.6mol |
下列各组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 |
|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 |
| C.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
| D.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Cu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下述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
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的Zn与18 mo1/L硫酸溶液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③过量的水与一定量氯气;④过量的铜与浓硫酸;⑤过量的铜与稀硝酸;⑥过量的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⑦常温下过量浓硫酸与铝
| A.②③⑤ | B.②③④⑥⑦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甲、乙相连,甲的质量减少;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 C.甲>丙>丁>乙 | D.乙>丁>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