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
|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
|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
|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
|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
“范仲淹于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散序进士》)这主要是因为()
| A.只有进士才能为官 | B.进士考试难,录取率低 |
| C.进士在官场的同僚多 | D.社会普遍认同进士的能力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 比例 |
51%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的公平、公正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 B.中朝制度 |
| C.刺史制度 | D.察举制度 |
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